/ 王雅慧(雅慧)老師 美育內湖分校音樂老師
 
在我上的這許多music titita 親子音樂課程中,接觸過各式各樣的寶寶,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模式。大體來說,學習的類型大致可分為三種:
 
聽!看!動!你的寶寶是哪一種?
 
『聽覺型』聽覺型的孩子 喜歡聽你講故事,手上沒有書也沒關係, 喜歡記得你講的話,重複你說的話 。
 
『視覺型 』在親子共讀的時候,孩子喜歡看書上的話畫,容易記住你給他的看過的圖案顏色 ,喜歡閱讀 。
 
『肌肉運動型』這類孩子特別覺得比較好動,你在教他東西的時候,他總是坐不住,看似無法專心 ,會擺動身體 玩手指動手臂這,樣的孩子需要動,學的東西要動出來,在動中學,他才能記住。

這三種特質都是非常棒的 ,很重要的是『沒有對或錯』『好或不好』爸媽只要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習學習模式,用『欣賞 和接納』面對孩子美好的學習特質,在孩子的學習環境,依照不同類型給予協助,我來舉一個實際的例子:
 
順勢而為,事半功倍,成就無限感動!
 
在music titita親子音樂課裡,常常有新生上課時目不轉睛的看著老師同學,有時骨碌骨碌的轉探索四周的環境,看了又看,就是身體不動如山,一直到下課都是如此。若以我的經驗判斷確認不是怕生,是觀察型的孩子,那麼我在課程的安排上,就會為特別針對觀察型的孩子設計合適的教學方式 。譬如說故事時,會加強我的語調和動作表情 ,不斷地重複我的話。當大家圍圈圈坐下來的時候,若有逐ㄧ和孩子互動的活動 ,一定會把觀察型的孩子放在最後面,因為他們可以透過老師逐ㄧ和別的孩子互動時,ㄧ次次的觀察,從觀察然後到滿足。等到我最後和觀察型孩子互動時,孩子已順利學會。
 
妮妮(化名)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 
pt2017_03_01_23_29_59.jpg
妮妮是可愛的大眼娃娃(請看照片大家說是不是好可愛啦!)在她上我的music titita1歲親子音樂班的前幾堂課,我觀察到妮妮開始總是會睜睜大眼睛看而不動,於是我使用各種不斷重複的方式,和妮妮的觀察型學習模式來磨合。比如一首歌謠玩遊戲唱跳一遍,加上故事再唱跳一遍,演個戲再唱跳一遍,親子活動時又再藉故唱跳一遍 。直到我重複大概三到四次之後就會進入狀況,並且開始參與唱唱跳跳 ,而且動作精準到位。
 
在跟觀察型的孩子磨合的這個過程中,我常遇到許多媽媽會又氣又急,覺得孩子為什麼不能跟別人一樣立刻跟著老師做動作?為什麼不一起排隊拿道具?為什麼都不開口唱而催促著孩子。
 
雅慧老師在這裡要大大的讚美妮妮媽媽。老師努力的設計教案引導孩子,妮妮媽媽則用了最棒的方式來配合老師:『了解』妮妮是觀察型學習的孩子。
 
當妮妮定睛不動的時候 ,媽媽總是『面帶的微笑』『陪伴等待』,『不打擾』喧喧的觀察,這點讓我非常的感動!而妮妮觀察飽了,開始參與動起來的時候,我和媽媽都會目光對看,一起有默契的會心微笑!因為我們都找到了屬於妮妮學習模式!互相配合運作,讓妮妮可以順著她的特質開心的進步!開心的學習!事半功倍!
 
 

pt2017_03_01_23_21_59.jpg

後記:

妮妮在家排行老三,目前是我music titita2歲親子音樂課的學生 。
上有大姐6歲,目前是我的手之舞鋼琴鍵盤課的學生;
還有二哥4歲,目前是張老師音樂列車音樂班第三期的學生。
三個小孩都是美育寶寶。
 
在妮妮家有個很有趣 的學習型態,每次聽媽媽分享,都覺得十分有趣 !
 
他們彼此大約相差2歲,大姐開始上美育課程時 ,在家中聽美育音樂,把課堂中所學呈現,二哥也跟著唱跳;特別是大姐音樂班初階練習敲鐘琴的時候,二哥就在旁邊觀察偷學。因為大姐不准他碰鐘琴,所以二哥都忍耐的等到屬於他可以敲鐘琴的時間,大展身手,小小年紀的他居然可以把觀察到的旋律完整的敲奏出來!真的好厲害!
所以當二哥正式進入音樂班的時候,音樂程度上已經超齡了,據說表現得超級棒喔!
過了半年多大姐在音樂班中階時吹笛子,換小妹也加入了偷學的行列。大姐吹笛子 ,二哥開始模仿吹笛子,妹妹也跟進,吹奏架勢有模有樣!
 
媽咪開心的跟雅慧老師分享孩子們在家玩音樂的景況,他們兄弟姊妹彼此以音樂作伴,彼此學習,那種幸福的畫面!!也想跟大家分享這份美好的感動~~學音樂真好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育內湖分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